一、关于X效率的说明
X效率,由哈维.莱宾斯坦1966年最早提出。它实质指一种组织或动机的(低)效率。其中X,代表造成非配置(低)效率的一切因素。X(低)效率是客观存在的,如,在厂商要素投入量给定的情况下,如果要素投入变化可以使得某些产品的产出增加但并没有使其他产品产出减少,这就说明该厂商存在X低效率,反之,则说明它有X效率。X效率理论强调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二、X效率揭示的问题
设有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按价格生产而垄断厂商按价格生产,面积表示因市场配置低效率而产生的全部福利损失,即因厂商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出率而造成的福利损失。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假定厂商是成本极小化者,则有竞争厂商和垄断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完全相同面,也就是说,就既定产出率而言,垄断厂商的成本要高于完全竟争厂商的成本,而积耳不再是垄断利润, 而是因产业垄断产生的较高的生产成本。这是一种垄断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比必要的高、产量却比必要的低”的内部低效率。这种低效率并不涉及垄断厂商的产出率或要价而仅仅涉及相对于竞争厂商的比较生产成本,因而是一种非配置低效率。当时因为这种非配置低效率的性质还没有完全肯定,所以,莱宾斯坦命名它为X低效率。理论的假设的怀疑,以及他对X效率理论的假设的设立。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包括(a)人具有完全理性(b)人肯定对环境变化作出充分的行为反应(c)人的努力程度既定(d)企业只追求利润目标最大化(e)企业和家庭是恰当的研究单位(f)劳动合同是完整的。与之相对, 莱宾斯坦对X效率理论的假设有(1)人具有选择理性(2)人并不总对环境变化作出行为反应人的(3)努力程度是一个任意的变量(4)企业主的利益与其代理人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5)个人才是恰当的研究单位(6)劳动合同是不完整的。
X效率的定义为在资源配置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成员努力程度的增加、管理水平提高而产生的经济效率。X效率表现为生产要素不变时产出量的增加。这是一种非市场效率,是一种以往未被当作经济效率一部分的效率。X效率理论的基本含义是(1)企业的生产函数是不完全知道的(2)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函数产出随投入而变化(3)成本不一定极小化(4)成本是价格市场力量的一个函数(5)人的努力不一定能被完全加以利用。X效率理论表明:X低效率是一种并非因为市场价格偏离边际成本而造成的低效率。这种低效率是由在程序上不会带来理性决策而且影响企业内资源运用的外在的和或内在的环境造成的。
三、国外学者的研究
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的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抓住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与现实不一致的缺点,对它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并提出了以X效率(X—efficiency)概念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体系。80年代中期以来,X效率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追随者日渐增多,从而使学派林立的西方经济学界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学派——X效率学派。 (一)X效率学派的基本假设和命题 X效率学派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不同于新古典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命题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基本假设和命题可概述如下。 第一,生产活动不只是可借助现代数学和物理方法精确描述的一种纯技术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取决于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 第二,任何个人都具有双重个性。换句话说,个人既具有坚持标准,通过计算和注意细节,努力追求最大化目标的倾向,又具有不关心标准,不注意计算和细节,不努力追求最大化目标的倾向。这两种倾向的并存和对立,决定了新古典学派所谓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只能是一种极端的和个别的情况。通常的情况应该是,个人只具有有选择理论。因此,应该用最大化非最大化假设来代替最大化假设,即不排除最大化行为,但同时也允许和承认非最大化行为。 第三,作为委托人的企业和作为代理人的雇员的目标和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企业内决定努力程度的所有变量,并不都由企业控制,而是一部分由企业控制,另一部分由雇员控制。因此,企业生产率的决定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对策论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雇员都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即追求最大化行为、采用同业集体标准和遵循黄金法则。只有在双方都遵循黄金法则的极端情况下,企业和雇员的目标和利益才是一致的。 第四,个人的行为具有惯性特征,即个人通常都在其惯性区域(Inert area)内活动。所谓惯性区域,就是一组行为边界,在这个边界内,个人将按习惯和常规行事。当个人处于其惯性区域时,外部冲击不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值得一提的影响。只有当外部冲击达到一定程度或持续一定时间,个人才会改变其行为模式。惯性区域概念再次表明,个人只具有有选择的理性,他们并不总是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充分的反应。 第五,劳动合同是不完善的。在劳动合同中,企业购买的是劳动时间,而不是作为人力投入最重要因素的工作努力。企业要事先确定雇员的努力程度,涉及的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均十分高昂,甚至会招致雇员的抵制。所以,劳动合同安排总是不完全的。根据这种合同,雇员对于提供多少某种技能水平上的努力,具有相当的自由选择权。雇员的实际努力程度,还要取决于企业的激励机制和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这是劳动投入不同于其他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六,生产过程不是一种机械过程,企业也不是一部将投入变为产生的高效转换器。X效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内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企业内部,上司、同事和传统等因素,都会对个人的努力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即使是拥有相同投入和技术装备的企业,也会由于企业内个人努力的情况不同而导致不同的产出水平。 (二)X效率学派的微观经济理论 X效率学派从上述基本假设和命题出发,提出了不同于新古典理论的微观经济理论。 1.生产理论。X效率学派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企业生产率决定的理论。新古典学派假设,厂商是根据其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进行生产的。换言之,新古典学派假设,厂商会在既定的投入和技术水平下,实现产量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所以,投入产出关系和成本产出关系是一种纯技术关系。莱宾斯坦则指出,企业的产量和成本不仅取决于技术因素,而且也取决于决策因素。由于劳动合同不完全,企业和雇员在一定范围内均有斟酌决定的自由,所以,企业不能控制与生产有关的所有变量。相反,这些变量的一部分由企业控制,另一部分由雇员控制,两者共同决定最终结果。因此,企业生产率的决定问题,就成了一个典型的对策论型的问题。在最大化行为假定下,雇员有一种刺激,即提供最低容忍度的努力水平;企业也有一种刺激,即提供最低容忍度的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双方追求最大化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囚犯困境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如果双方都遵循黄金法则,即完全为对方利益考虑,则会导致劳资两利的最优结果。莱宾斯坦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上述两种解决方案均不会被采用。因为依赖于企业中人际关系历史的习惯与常规,可能导致一种介于上述两种结果之间的中间结果。惯性区域概念表明,常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冲击,则努力和工作条件均将维持在常规的水平上。X低效率行为的存在和持续可从常规的存在和持续中得到解释。 2.厂商理论。新古典理论假设,企业是利润最大化者,企业产量要达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为止,企业将根据其需求曲线来决定产品价格。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企业并不是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产量,它们也不用根据需求来决定价格。它们实际上是按成本加成定价法来决定价格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企业并不了解产品的需求曲线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企业缺乏需求曲线方面的信息,就意味着它们缺乏边际收益的信息。没有这种信息,企业就不可能根据边际分析来决定产量和价格。莱宾斯坦指出,在不完全市场上经营的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寻找到免除成本最小化压力的庇护所。这些方式包括:产品差别、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限制竞争的政治手段。它们中的一部分,很可能都不是成本最小化的。以较高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产品使它们可以弥补高于最小化的成本。这就使企业将其可能的活动范围从完全竞争的成本最小化——价格最小化点扩展到一个较宽松的均衡区域。因此,在一定的产品需求下,只要价格和成本仍维持在某个界限之内,企业就处于其惯性区域内,即在投入的使用、价格的决定和产品的数量等方面按常规行事。宽松的均衡区域内的惯性行为假定意味着企业不会积极寻找可能得到的获利机会。
参考文献:
[1]弗朗茨.X效率理论、论据和应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11.
[2]经济与改革.改革出版社.1994.8.
[3]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人民出版社.1995.9.
[4]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12.
[5]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挥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12 .
[6]现代企业创新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11.
[7]戈蒂埃.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8. |